【114-1微學分課程】Gen Big- AI共作虛擬製播工作坊 Gen Big- AI Collaborative Virtual Production and Broadcasting Workshop

選課日期:114/11/03截止

課程名稱

Gen Big- AI共作虛擬製播工作坊 Gen Big- AI Collaborative Virtual Production and Broadcasting Workshoption: Sound Intervention and Rhythm Perception

(對應總課程名稱:人工智慧應用與實作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s)

授課教師

應用藝術所 謝啟民 副教授

應用藝術所 吳宛恬 博士生

業師:蔡佳琳、吳冠誼

課程概述與目標

課程旨在連結人文藝術與人工智慧科學,培育具備跨域設計思維與AI整合能力的新世代創作者。課程內容以影視製作產業為試驗場,結合虛擬攝影棚技術與AI影像生成工具,強調創意導演思維、團隊討論合作與技術整合能力之培養。

學員將於跨領域環境中實際體驗AI共作流程,學習與AI協同分工的創作模式,並在專業影視特效導師與AI技術美術的引導下,完成影像生成作品。最終成果將於虛擬攝影棚中呈現,展現AI共作影像製作的創新應用潛力。

課程日期

11/17-待定

11/17 :9:00-12:00、13:20-16:20 

待定 :9:00-12:00


課程總時數

9小時

上課地點

11/17:人社一館315教室

修課人數上限

20人(開放外校選課)

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

學生自備物品

筆記型電腦

作業、考試、評量

出席率30%、課堂作業與討論30%、成果展示與作品40%。

課程大綱

單元主題內容綱要講授示範習作其他
AI影像生成技術介紹專業電影美術結合AI技術的創作案例,以最新AI影音生成工具——Veo 3結合Gemini 2.5 Flash Image (Nano Banana) 進行示範,分享在當代影像生成流程中的應用與潛力。2hr2hr
影像生成小組討論以電影先導預告片為範例,小組共同規劃腳本、影像風格與主題構想,透過最新AI生成模型進行視覺實驗與實作練習。2hr4hr
作品製作與成果呈現綜合前兩階段的實作成果,小組共同製作電影等級的高畫質AI微電影,並在虛擬攝影棚中進行作品發表與討論,檢視AI生成影像在真實製播環境中的創意應用與技術差異。8hr

課程進度表

 日期  課程進度、內容、主題
11/
17
9:00-12:00 AI影像生成技術
(1小時)業師蔡佳琳介紹專業電影美術結合AI技術的實務案例,並以最新AI影音生成工具——Veo 3 結合 Gemini2.5 Flash Image (Nano Banana) 進行生成示範。
(1小時)業師吳冠誼分享透過AI短片實際應用經驗。
(1小時)博生講師吳宛恬分享在業界使用Gemini2.5圖像生成與敘事結構關係。課程將解析此技術在當代影像生成流程中的應用模式與發展潛力,啟發學員對AI創意生成的思考與技術運用能力。

13:20-16:20影像生成小組討論(3位講師分別帶領小組)
以電影先導預告片為例,進行小組分組討論,共同規劃故事腳本、影像風格與主題概念,運用最新AI生成模型進行視覺實驗與實作演練。講師在旁提供專業指導與技術建議,協助學員深化影像敘事與AI共作的創作。
待定9:00-12:00作品製作與成果呈現
綜合前兩階段的實作成果,小組共同製作電影等級的高畫質AI微電影,由謝啟民老師、吳宛恬帶領學員前往民視虛擬攝影棚中進行作品發表與討論,檢視AI生成影像在真實製播環境中的創意應用與技術差異,並對課程進行討論總結。

課程教材

老師課程進行簡報及示範

微學分課程Q&A

📌 我想修微學分課程,該如何報名/進行選課?

每門課程將於開課前三週至前一週間開放選課,請同學於選課截止日前至ICT選課系統進行報名。

📌 若是學期課併開的微學分課程,我可以修學期課又修微學分嗎?

完全不可。學生不得同一學期選修學期課及其併開之微學分課程,僅能二擇一。微學分若成功認計僅可計於【自由選修學分】,而非【必修學分】。

補充說明:學期課是學校課務系統上選的3學分課程,微學分則是在ICT系統上報名的課程,兩者的永久課號不同。有的學期課微學分將會分成-1,-2,-3或A,B,C三階段來進行,每完成一階段,需再報名下一階段選課。若是課程內容設計具連貫性,則未修-1或A者,不得選修-2,-3或B,C課程。

📌 我是校外學生,請問可以選課嗎?

校外學生請點擊ICT選課系統頁面右上角【非本校學生申請賬號】,完成註冊後可以進入系統選課。若該課程不開放給校外學生選課,則無法進行報名。

📌 若已經畢業/在職中,可以選課嗎?

校內/校外的【非學生】身份者,請在選課前寄信詢問授課教師是否可以參與課程,獲教師同意後再進行選課報名,修課名額將以【校內在學學生】為優先。

📌 如何得知是否選上了該課程?

請於選課截止的隔日至選課系統查詢選課結果。

📌 我已經選了課程,該如何退選?

① 若選課報名未截止,可直接在ICT選課系統上點擊【取消報名】。
② 若報名已截止至開課日前,請寄信給助理 告知退選意願並說明原因。
③ 若開課當日/課程已進行中,請寫信給授課教師,經老師同意後,截圖/轉寄信件內容給助理。

📌 若沒有退選/無故缺席課程會如何?

未依規定辦理課程退選或無故未到課,將取消該同學兩月內之ICT選課權益,即2個月內無法報名選課系統上的任何課程。

📌 若無法出席課程,該如何請假呢?

若學生因故無法出席課程,請於上課前兩日寫信給授課教師說明請假原因(請附上姓名、學號及請假事由)。

📌 我是學士/碩士/博士生,可以報名選修微學分課程嗎?

可以。惟請留意該學分是否認計為畢業學分,將由您的系所決定。為避免學分爭議,請於抵免前詢問系所該門課的學分是否可以認計。研究生修習之微學分不得採計於畢業學分。

📌 修微學分課程需要繳學分費嗎?

無需。

📌 課程會有成績嗎?

微學分的修課方式比照一般課程,必須通過課堂之作業、測驗、討論、實驗或成果發表等教學活動規定,經授課教師認證,該修課結果通過或不通過。

📌 微學分完修證明該如何申請?

請至微學分課程頁面查詢完修證明申請表,並於結課日前提交申請,詳細規定請參閱表單內容。

📌 申請完修證明就表示匯出學分了嗎?

否,兩者是分開的,授課教師提供成績後,由創創工坊核檢學生修課結果,確認同學【通過】課程後,會在2-4週內以電子檔寄出。而學分登錄表,則需到選課系統下載。

📌 修課結果會直接出現在成績單上嗎?

否,請同學必須於畢業當學期統一提出抵免申請。請至ICT選課系統上【匯出學分登錄表】,經系所認計及各單位簽核完成後,該成績才會出現在成績單上。

Edit